郑德昌:花费17年时间收藏500多件红色藏品
郑德昌 老物件里聆听岁月的声音
各式各样的票证、画报、木器、瓷具……都沉淀着往昔的时光。日前,在赫山区新市渡镇高冲村一座民房里,70岁的郑德昌仔细地整理藏品。这里摆放的500多件红色藏品,是他花费17年时间,行程数万公里收集来的。
走进郑德昌的收藏室,记者看到,红色藏品中一半以上是毛主席像章、画报和画像。郑德昌小心翼翼地拿起这些老物件,如数家珍向记者介绍。他的收藏之路,是2005年从一个雕刻有毛主席像的铝盆开始的,他在废品市场以500元的价格,收到这个铝盆。“这个木制的天安门城楼,还有这个与人一般高的国徽,是我从原益阳市航运公司收来的。”郑德昌说,国徽象征国家,代表着尊严,即使花重金,他也愿意将其收藏,而不是沦为废品。
之后,郑德昌的红色收藏路越走越坚定。闲暇时,他就奔波于周边各个城市,只为多寻一些有价值的老物件,古玩市场、破旧老街,有红色痕迹的地方都有他的身影。
印象最深的一次,郑德昌赶赴江西省萍乡市安源区,将一块2米长的木板画收回益阳。“当时是一位做古董生意的朋友告诉我,在他的江西老家,有位邻居有一块木板画,木板画上毛主席的头像是朝右边的。一般的主席头像都是朝左,这块木板画非常难得,我当时就喜欢得不得了。”郑德昌说。
郑德昌最宝贝的,还是悉心收藏的130多枚毛主席像章,像章的材质以铜为主,也有部分为银制,形状各异,多为硬币大小。
小小的一方天地,蕴藏着一段又一段红色记忆。谈到收藏红色藏品的初衷,郑德昌坦言,老一辈革命家值得被崇敬和敬仰,他有义务和责任,把这些红色藏品传承下去,让人们牢记革命历史。
17年来,郑德昌的收藏路上也有着无数的“诱惑”。有人出过高价,向他购买藏品,都被他拒绝,只留下一句:“我收藏红色物品,因为它们是我心中的信仰,信仰是买不来的。”
收藏室里摆满的红色物件,是郑德昌的精神寄托。对于百年之后,他有打算:“如果子孙喜欢,就传承给他们,如果子孙不喜欢,就捐给博物馆。”
一件件藏品的背后,有故事,也有感动;一次次忘我的迷恋,是专注,更是信仰。人们总说岁月无声,可郑德昌却说岁月有声,每件红色收藏,似乎都在向他诉说一段峥嵘岁月。年过古稀,他将继续行走在收藏的路上,聆听更多岁月之声。
益阳日报全媒体
作者:宋咏琪 黄云
下一篇:没有了
郑德昌:花费17年时间收藏500多件红色藏品...
郑德昌老物件里聆听岁月的声音各式各样的票证、画报、木器、瓷具……都沉淀着往昔的时光。日前,在赫山区新市渡镇高冲村一座民房里,70岁的郑德昌仔细地整理藏品。这里摆放的500多件红色藏品,是他花...
中国当代最具收藏价值艺坛名家——申鸿欣...
中国书画艺术就是传承文化的精髓。是向欣赏者传递最美的艺术,最美的精神内涵。使人情感起伏,气势磅礴,魅力无限,浮想联翩,激情万分,享受在书画艺术魅力之中,这就是书画艺术的精神所在。特邀书画传奇民族...
张慧:黄河澄泥砚传人的传承和创新...
中新网郑州6月14日电题:黄河澄泥砚传人的传承和创新作者王宇黄河澄泥砚,作为“中国四大名砚”中唯一个以泥土为材质的砚种,历经黄河水淘洗与烈火焚烧,至今仍备受欢迎。近日,记者采访了非物质文化遗产...
藏品精粹——名家张连东精品拍卖网络作品展...
张连东,艺名隐掩,中国唐山艺人,墙壁古建写画工艺名家,1963年生于河北玉田。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中外名人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国翰墨艺术网艺术委员会理事、北京...
藏品精粹——名家赵兰俊精品拍卖网络作品展...
赵兰俊,字俊兰,汉族,祖籍安徽,现居北京。六旬以上,早年毕业于浙江美院花鸟画系,师承潘天寿、顾坤白、陆维剑,以及解放前上海美专毕业的高材生、吴昌硕弟子沈志奄、赵景奄和贵州的渔父等大师,在吸收吴昌硕...
中国当代最具收藏价值艺术大家——肖纬...
弘扬中华民族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促进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流发展和各国人民友谊,加强中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的相互了解,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世界文明进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