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工业博物馆:一座博物馆 留住百年钢铁记忆
一座博物馆 留住百年钢铁记忆走进坐落在长江之畔的重庆工业博物馆,一座巨大的烟囱映入眼帘,上面的红字仍然清晰可见——“质量是第一信誉,是企业的生命,是职工的饭碗”。
重庆工业博物馆依托重庆市大渡口区老重钢型钢厂的部分工业遗存建设,35000余件藏品勾勒出不同历史阶段的生产场景。
在主展馆第一展厅入口处,一台拥有百年历史的木制织布机被陈设于此。它上面缠绕的根根苎麻纤维,好似在诉说一段重庆工业历史。
20世纪初,在重庆荣昌,这样的织布机达到5000多台,年产销70万匹夏布。制造夏布、火柴等早期手工业,成为点燃重庆工业的星星之火。
抗战时期,重庆成为抗战大后方的工业中心,兵器工业是重庆的工业重心。
1938年,随着日军紧逼武汉,钢铁厂迁建委员会成立,在40天内,将包括汉阳铁厂在内的几大钢铁厂的3万多吨设备材料,从湖北宜昌转移到重庆大渡口区。
在重庆工业博物馆工业遗址公园里,博物馆的镇馆之宝——8000匹马力双缸卧式蒸汽原动机,便是西迁到重庆的设备之一。经过修复,这台蒸汽原动机所在的生产线在1952年生产出新中国第一根中华式38公斤重轨,确保新中国第一条铁路成渝铁路,从钢轨到螺栓都是“中国造”。
“钢迁会”于1939年开始投产,在大渡口厂区共设制造所8个,运输码头6座,自备各类船只约258只。“钢迁会”在鼎盛时期,员工人数达到15699人,为全国抗战兵工生产提供了90%的钢铁原料。
重庆工业博物馆在“钢迁会”生产车间旧址基础上,设立“钢魂”馆,保留了厂房的基坑,供游客参观。
1955年,重庆钢铁公司在这片土地上建设型钢厂,延续重庆的工业之火,创下多项第一。
2011年,随着型钢厂2700毫米中板轧机将最后一块钢板轧制完成,大渡口区老重钢钢铁生产线全面关停,留下大量工业遗存。
“重庆市从2010年开始谋划工业遗存的活化利用,决定利用大渡口区老重钢型钢厂的部分工业遗存,建设重庆工业博物馆,把‘工业锈带’变成文博地标。”重庆工业博物馆副馆长官咏琴表示,自2019年9月底开馆以来,重庆工业博物馆共接待游客60余万人次。
记者准备离去时,看见两位老工人正在博物馆参观,他们一边观看,一边热烈地讨论着当年的生产场景……
(据新华社客户端)
下一篇:没有了
重庆工业博物馆:一座博物馆 留住百年钢铁记忆...
一座博物馆留住百年钢铁记忆走进坐落在长江之畔的重庆工业博物馆,一座巨大的烟囱映入眼帘,上面的红字仍然清晰可见——“质量是第一信誉,是企业的生命,是职工的饭碗”。重庆工业博物馆依托重庆市大渡...
奉化博物馆:看热电厂如何“变身”博物馆...
大烟囱、冷却塔、运输带、堆煤场,这些场景乍一看很难跟“博物馆”联系在一起。改革开放40余年来,我国日益重视对工业遗存价值的发现和再利用。2019年公布的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就有包括鞍...
浙江自然博物院:全国首家24小时开放的国有博物馆...
6月9日,浙江自然博物院打造的“24小时博物馆”在杭州开幕,这是全国首家24小时开放的国有博物馆。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省文物局局长杨建武,省教育厅、省文物局、朝晖街道相关处室负责人,省内...
开封市艺术博物馆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来袭...
开封市艺术博物馆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来袭活动一:举办“中国古代商业文化展”,结合会馆商业文化特色,介绍中国古代商业文化。活动二:举办“吉祥图案说三雕”展览,展出会馆吉祥文化图案及其内涵。活动...
开封市博物馆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精彩活动来袭...
开封市博物馆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精彩活动来袭活动一:“福虎添忆”老虎卡通形象年画诞生记开封市博物馆结合新创作的老虎卡通年画形象,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朱仙镇木版年画技艺为依托,设计雕刻...
浙江省博物馆邀你体验精彩博物文化...
6月11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浙博邀你体验精彩博物文化6月11日是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今年的活动主题为“文物保护:时代共进人民共享”。近日,浙江省博物馆依托馆藏精品,聚焦喜迎党的二十大,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