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博物馆获捐清代墓志一盒(两方)
市民向沧州博物馆捐赠清代墓志
墓志主人吕修祉,曾参与编修《明史》
本报讯(记者鲁萍 通讯员王玮)日前,新华区吕家坟村民孙吉来向沧州博物馆捐赠清代墓志一盒(两方)。据沧州博物馆工作人员查证,此墓志主人是吕修祉,中过清初科举榜眼,且是书香世家。明清两朝,沧州吕家共出了7位进士,8位举人。
在沧州博物馆,记者看到这一盒(两方)清代初期的墓志,由志盖、志石两部分组成,均为方形,边长88厘米,志盖厚16厘米,志石厚18厘米,青石篆刻。志石上污垢较多,字迹小且篆刻很浅。但志盖上可清晰看到“奉政大夫”“内翰林弘文院侍读学士”“修祉吕公暨诰赠安人孙氏合塋墓志铭”等字样。
捐赠者孙吉来说,这墓志是前几年发现的,他感觉可能与本村历史有关,因此收藏保护起来。因为最近家中拆迁改造,没地方安置这两方墓志,于是想要捐赠给博物馆。沧州博物馆工作人员经过清理与研究,从墓志盖上的铭文推断,墓主人是吕修祉和他的夫人孙氏。据考证,吕修祉应该就是吕缵祖。《沧州名门望族与文化世家》记载:吕缵祖(1598-1655年),字俊发,号修祉,明天启元年的举人,清顺治三年(1646年)一甲二名进士(榜眼)。吕缵祖博学、善书法,成为榜眼后留京在弘文院任编修,后升为国子监司业,又升任弘文院侍读、侍讲学士。曾参与编修《明史》,著有《几园集》《南游病语》《沧州诗抄》。其中“修祉”“内翰林弘文院侍读学士”均与记载相符。
此外,吕夫人孙氏的墓志已在1966年于吕家坟出土。该墓志亦为一盒两方,志盖边长57厘米、厚20.5厘米,志石边长57厘米、厚20厘米。志石详细记述了该墓志的缘由、撰笔、孙氏生平、赞誉等。孙氏,生于万历己亥(1599年)十一月初十,卒于崇祯辛巳(1641年)四月二十三日。她是司李孙翼明的二女儿,15岁嫁与吕缵祖,贞静贤淑,力行勤俭,乐善好施,不苟言笑。生一子吕希龙,举人出身。值得一提的是,为孙氏撰写墓志铭的是时任礼科左给事中的明末文化名人戴明说。
那么孙氏一人为什么会有两盒墓志、两处墓地呢?大概是因为孙氏早卒,吕缵祖死后迁移墓地夫妻合葬在了一起。具体情形,还待墓志内容解读后方能了解。
下一篇:没有了
沧州博物馆获捐清代墓志一盒(两方)...
市民向沧州博物馆捐赠清代墓志墓志主人吕修祉,曾参与编修《明史》本报讯(记者鲁萍通讯员王玮)日前,新华区吕家坟村民孙吉来向沧州博物馆捐赠清代墓志一盒(两方)。据沧州博物馆工作人员查证,此墓志主人是...
江门“土味”博物馆留住乡愁凝聚振兴力量...
开平是农业大县、产粮大县,农耕、“疍家”历史文化源远流长。近年来,乘着乡村振兴东风,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全面改善,开平各地乡村的干部群众越来越多为留存乡土文化、承载情感记忆自发开展建设行动,一批...
乡村博物馆让乡土文化“活起来”...
或仔细聆听展览厅中播放的钱氏家族激励晚辈发奋读书的故事,或俯身在展览柜上阅读推崇学习的书籍,或举起手机拍摄悬挂在墙上的教师照片……位于上虞区丰惠镇通明村的钱氏大宅“墨庄”,每天都有村民前...
富民县博物馆布展完成并向公众开放...
在省文旅厅、省文物局、省博物馆、市文旅局以及业内专业人士的支持帮助下,历时4个月,富民县博物馆完成布展,并向公众开放。博物馆以陈列土生土长于富民的云南现代美术的开拓者、奠基人廖新学和云南...
宁夏两家博物馆获评全国科教基地...
宁夏两家博物馆获评全国科教基地近期,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以下简称“中国科协”)官网发布《关于命名2021-2025年第一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的决定》,经过初评、终评和公示等程序,中国科协决定命名中国国家...
南京市域博物馆陆续恢复开放...
人民收藏网快讯,据新华日报消息(记者姚依依)受疫情影响已关闭1个多月的南京市域博物馆19日起陆续恢复开放。记者了解到,有序恢复开放的博物馆包括南京市博物总馆所属的南京市博物馆、太平天国历史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