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博物馆 >

大渡口区博物馆新来了个“绣墩墩”

发布:2022-03-09 08:34 栏目:博物馆 编辑:Rmscw 来源:大渡口数字报

区博物馆新来了个“绣墩墩”

跨越历史的“女性专属”文物带你感受古典时光

师瑶

张晋寒讲解绣墩知识

本报记者 师瑶 文/图

刚刚闭幕不久的北京冬奥会,让“冰墩墩”成为了顶流。三八国际妇女节前夕,新亮相的一个“绣墩墩”又成了区博物馆的“新宠”。这件文物在历史上是“女性专属”,也算是博物馆对节日的一个小小献礼。

这件新亮相区博物馆的展品,学名叫清代绿釉鼓型陶绣墩,口径24.3厘米,高29.3厘米,呈圆鼓形,通体施瓜皮绿釉,底面施釉,中间有对称镂空圆形方孔装饰,精巧别致。

3月4日,育才小学6年级的张晋寒同学利用午休时间来到博物馆,“打卡”欣赏这件精巧秀丽的新展品。张晋寒是大渡口博物馆的小小志愿者,每年寒暑假都会来博物馆做讲解服务,他说:“每次博物馆展出新的文物,我都会来看看,有助于以后为大家讲解文物。”

“绣墩承载着悠久的历史底蕴,是中国传统家具家族中有着千姿百态、富有个性的一员。”张晋寒介绍说,在古代,绣墩一般都是女孩子坐的,因为她们常常用自己绣的织物来进行装饰,所以不论什么材质,都叫“绣墩”。

沈从文先生曾在《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中介绍:“腰鼓形坐墩,是战国以来妇女为熏香取暖专用的坐具。”唐代以前家具造型低矮,人们多席地而坐。唐代因受佛教文化影响,女性坐具融入莲台的设计,多作腰部内凹的造型。至宋朝,绣墩就成了女性专属的坐具。经过千年沿袭,明清时期的绣墩因其具有灵秀富丽之美,又体形轻巧方便移动,不仅在室内使用,也常在庭院、室外陈设。材质上也发展出木、竹、藤、雕漆、陶瓷等更多材质。

如今,我们虽无法亲见古代女子轻提裙袂,坐在绣墩上穿针引线、抚琴笙歌,但透过展柜中那线条圆润、色彩清新的鼓型陶制绣墩,仿佛穿越了时光流逝,鲜活地讲述着某个清代女孩的恬静生活。




上一篇:未来博物馆需要“智慧”守护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内容
大渡口区博物馆新来了个“绣墩墩”...

区博物馆新来了个“绣墩墩”跨越历史的“女性专属”文物带你感受古典时光师瑶张晋寒讲解绣墩知识本报记者师瑶文/图刚刚闭幕不久的北京冬奥会,让“冰墩墩”成为了顶流。三八国际妇女节前夕,新亮相...

2022-03-09 人民收藏网
未来博物馆需要“智慧”守护...

近年来,文博事业受到广泛关注,这令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简称“国博”)王春法深感欣慰和骄傲。“这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一个标志。”5年的履职中,从一份份提案的提出、优化、办复,王春法感受...

2022-03-09 人民收藏网
读古代才女写的诗,向传奇女神们致敬...

博物馆:做“大学校”讲“好故事”【问计民生】大年初一,国家博物馆里人流熙攘。跟家人一起赏文物展品,在博物馆里过大年,已经成为90后北京姑娘李丹阳家的“新年俗”。“全家人都是文博爱好者,春节一口...

2022-03-09 人民收藏网
泉州市博物馆56件馆藏女性文物亮相...

泉州市博物馆“上新”啦!56件馆藏女性文物亮相从古至今,女性以勤劳奋勉、聪明才智塑造着这个世界,她们是生活的编织者,是美的塑造者,在历史的时空里留下了永恒的倩影。在“三八”妇女节来临之际,泉州市...

2022-03-08 人民收藏网
吴江博物馆开展“虎年画虎 萌娃迎新”绘画活动...

为了迎接虎年的到来,吴江博物馆开展了“虎年画虎萌娃迎新”绘画活动,自活动开始便陆陆续续收到了来自不同年龄阶段孩子们的作品,也从大家的画笔中可以看到对于虎年的期待。作为吴江博物馆首次绘画征...

2022-03-08 人民收藏网
麦积区博物馆开展慰问特殊困难群体志愿服务活动...

学雷锋,树新风—麦积区博物馆开展慰问老人志愿服务活动2022年3月5日,是全国第59个学雷锋纪念日,为进一步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响应全区开展学雷锋...

2022-03-08 人民收藏网